【hk01】不育媽媽領養女兒 超越血緣的母女情

傳媒報道
〈媽媽唔易做〉報道撮圖
〈媽媽唔易做〉報道撮圖

點擊圖片以放大

撰文:黃慧雯 攝影:陳嘉元 發佈日期:2016-10-19

媽媽懷胎十月,與腹中的孩子血脈相連,感覺特別親密。謝麗婷(Winnie)雖然沒有經歷這十個月的懷孕歷程,與女兒也沒有血緣關係,但兩人卻建立了超越血緣的親情。十多年前Winnie與丈夫計劃生小朋友,但卻發現自己不育,期間曾嘗試看中、西醫,甚至接受人工受孕等方法,也未能成功懷孕,後來與丈夫決定領養小孩,更親身到國內安徽的兒童福利院,遇到當時只有8個月大的飛飛,這次的相遇改變了3個人的人生,兩夫婦決定要領養飛飛。

現年11歲的飛飛,跟Winnie感情要好,她從不介意跟別人說起自己的身世,她也明白到,養父母雖然不是親生,但卻是最疼她的爸媽,無人可代替。

Winnie不在乎與女兒是否有血緣關係,她覺得對女兒的愛勝於一切。

這天來到Winnie的家中,步入門口,已聽到兩母女的笑聲,女兒正在練習大提琴,而媽媽就在旁當起人肉琴譜架,陪伴女兒練習。「你攞好啲,我睇唔到呢行呀!」飛飛說。「喂!幫你攞譜你仲咁多要求。」媽媽笑着說,兩人嘻嘻哈哈一邊說笑一邊練琴。旁人眼中,她們跟一般的母女沒有分別,連笑容也一致。「飛飛是我跟丈夫在06年領養,當日初次見到飛飛時的樣子,到現在仍記憶猶新。」Winnie想起跟飛飛初次見面的一刻。

活潑愛說話的飛飛為Winnie及丈夫帶來很多快樂。

回想十多年前,三十多歲的Winnie與丈夫在婚後幾年,由於丈夫很喜歡小朋友,二人開始計劃生小孩。「在那幾年間,我們一直也未能成功懷孕,之後更試過進行體外人工受孕也未能成功,我們也很失望,特別是我丈夫。」身為社工及輔導員的Winnie很快已調節自己的心情,兩夫婦也接受這個事實,之後開始考慮領養的問題。

十年前的相遇改變一生

Winnie與丈夫同是基督徒,教會當時有對夫婦同樣因不育問題而打算到內地領養孩子,「我們也有想過在香港社署申請領養孩子,但知道等候配對的時間較長,我丈夫也心急希望當爸爸,在機緣巧合之下,在2006年時我們隨那對夫婦到內地,我們去到安徽省滁州市福利院,當時院內只有2個孩子,一個是未足半歲的BB,而另一個就是當時8個月大的飛飛,我抱起飛飛跟她玩,她不怕陌生,跟她玩得很開心,感覺很親密,我們更拍了片,之後回酒店再看片,我們都覺得她就是我們的女兒,當晚已決定要領養飛飛。」

我覺得親生父母同養父母沒有分別,也沒有想過要見我的親生父母。

經過3個月的申請手續,飛飛終於由安徽來到Winnie的家,在準備迎接飛飛的這段時間,Winnie除了要在家中添置嬰兒用品,也要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。「雖然我沒有懷胎十月的過程,但我要調節心情,準備做人媽媽。」Winnie說當時在修讀神學,她更停學半年全職湊女。

當媽媽後,Winnie說她自己生活完全改變,要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,整天就以女兒為中心,圍着她轉。「學做媽媽是一件很難的事,我也是邊學邊做,由生活鎖事到讀書我也希望盡量為她安排好,想給她最好的。」Winnie說由於自己屬於緊張的人,當全職媽媽會令自己有很大的壓力,所以後來選擇繼續工作及修讀神學,藉此給予大家更多的空間。

從不隱瞞領養身世

要湊大一個小孩,絕對不易,雖然缺少了懷胎十月、彼此依附的這段經歷,但Winnie覺得與女兒的感情不會因此有影響,在當飛飛媽媽的這十年裏,有激氣的時候,但快樂的時間總是較多。Winnie說她多年來也從不隱瞞領養的事,自飛飛小時候已坦白告訴女兒她是從安徽領養回來的。「我覺得親生父母同養父母沒有分別,也沒有想過要見親生父母。」飛飛說。

現年11歲的她,活潑、有主見,比同齡的孩子成熟,她從不介意告訴身邊的同學及朋友自己是父母領養的孩子,她說:「身邊熟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爸爸媽媽領養的孩子,我覺得沒有什麼分別,爸爸媽媽好錫我,媽媽有時會比較惡,但其實我知道他們是關心我、想我好的。」問到她有沒有想過回故鄉安徽,甚至見親生父母,她說:「現在不想,也覺得沒有必要。」坐在身旁的Winnie問道:「點解?你唔想知道自己出生的地方是怎樣的?」飛飛立即說:「你在廣華醫院出世,你有沒有想過要去那裏看一看。」聽到這句話令Winnie哭笑不得,這亦是母女二人的相處方式。

「其實有沒有血緣關係也好,做父母都是一樣的,沒有人一開始就會識得做父母這個角色,都是與孩子一同在學習,過程中會經歷開心與不開心,最重要是孩子明白我們是愛他的,能夠看到孩子健康快樂成長,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。」Winnie說。能夠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,這比一切來得重要。

來源:香港01

Logo White 244
Counselor & Spiritual Director
與我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