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暑假期間,一家人帶着愉快的心情,在澳洲玩了18天。在計劃行程時,銳意在旅程中對某個題目用心留意和反思,無心之下選了「謙卑」這個課題。夫人對我說我最近幾年謙和了,這一言令我感到幾年的修練始終有點成果 (立刻要扣分了),我自覺近年更加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反省多了。

就是這樣我在澳洲時,到書局向這個課題進發。找了兩本有關Humility的書。在我腦海中出現《舒特拉名單》的一個鏡頭,電影講述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被屠殺,舒特拉如何救助猶太人。在最後一幕, 舒特拉拿起手上的戒指,感到愧疚地對生存下來的猶太人痛哭著:這戒指可救活多一個人。他認為自己所作的仍不足,但實際他已救活了過千名猶太人。就是這個鏡頭,感受到謙卑這情操被具體及形象化活現出來。

在澳洲買來的書當中,有一段是 Ken Blanchard所寫:

Humility does not mean you think less of yourself, it means you think of yourself less.”

“ Think less of yourself”  與 “ Think of yourself less”,字句相當接近,但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。前者重點是不要輕看自己,後者則強調不要自我中心,小看自己的需要而看周圍甚或整體。若然我們只是專注自己,對身邊的需要便少了洞察。看自己不足之處,會引發你有動力更多的學習。另一段文字:

“Intelligence is not to make no mistakes, but quickly to see how to make them good.”

失敗的經歷並非必然地使我們有所學習,而是當我們醒覺地透過對失敗評估時才會學到。評估過程是痛苦,彷彿向傷口灑鹽,但當我們心存謙卑,覺得自己有不足之處,心態會有180度的轉變。當我們做錯事情,可能會令我們沮喪,但當我們回到主面前,向祂支取力量,謙卑成為扭轉心情一大要訣。

“Success and fame don’t always come to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, sometimes they come to the person who can turn adversity into advantage”

錯誤是很容易引起我們關注的東西,也是一個令你有所學習的起始點。

“How does a humble person learn from mistakes? By pausing and reflecting.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experience isn’t the best teacher; evaluated experience is.”

在香港,中年男子沒有那一個不會為生活忙碌,當遇上失敗時,往往讓那經驗輕輕流過,沒有好好地審視其得失及因由。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,停下來是極為重要,而要停下來反省,非主動或刻意栽培都不能獲致。


Winnie:

由於認真,所以智安有時會無意地挑戰 (甚或挑剔) 別人,讓人的觀感是謙卑不足驕傲有餘,但上帝往往透過人生經歷雕琢一個人。因為不停體會世事非如人意,也經驗工作挫敗,從中駐足反省,謙卑才能養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