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徒行傳25章記載了一段小插曲,非斯都接任剛退任的腓力斯,腓力斯在找不到處死保羅的證據,卻把保羅囚禁監牢兩年。當非斯都接任三天後,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首領想要把保羅從該撒利亞提到耶路撒冷,並想在途中埋伏殺害保羅。非斯都接了這個「鑊」應如何作出判斷呢?這個新的掌舵人當如何處理這件懸案值得我們借鑒。

當非斯都重返該撒利亞,第二天就把保羅呈堂,在審問期間,非斯都問保羅是否願意從該下到耶路撒冷,但保羅清楚自己並沒有犯任何可以定死罪的原因,表明不願上耶路撒冷。此時非斯都並沒有作出任何判斷。過了幾天後, 希律亞基帕王到了該撒利亞,非斯都就把整件事件稟告亞基帕,他表現了公正的一面,他引述當被告沒有機會和原告對質時,根據羅馬法律是不能定罪的。

透過這件事情,讓我們學習作為一個領袖,在這種處境當如何面對,若因處境或群眾的壓逼而作出錯誤的判斷是不該的,而非斯都是根據法律查明保羅有沒有觸犯罪的地方,當自己未能判斷時而尋求更高層的意見是一種審慎的態度。

20140602

 

 


Winnie:

將聖言套入在現實處境是信仰與生活整合的要素,是智安經常思考的,因為信仰的實踐必須要落地的。

202302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