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心祈禱

默 觀
  • 1. 啟動歸心靜禱

    梅頓(Thomas Merton 1915-1968,熙篤會會士,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)這樣説:不管你是老師,住在修院,抑或做護士,又不管你的宗教投入感多或少,已婚抑或單身,不管你是誰,不管你做什麼,你是被召喚,邁向完全:你是被召喚,去過深入的內在生活,或許甚至是被召喚進入神人契合的祈禱,亦同時與別人分享你靜觀的果子。

    邀請你在每天日程表中騰出10分鐘的時間靜下來,單單渴慕上主的臨在。不為任何祈求、不為任何得着,只是甘心樂意地安頓在上主前。

    我們靜下來不是因為例行公事,也不是因為逃避現實,而是透過持續的靜禱,更體會我們在上主面前的真正身份。並將這靜禱的情操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發芽生長,帶著明辨之心面對世情。

    首先閉起雙目,凝聚心神,專注地意識自己的呼吸的輕重緩急……然後慢慢地有節奏地吸氣…呼氣…吸氣…呼氣…

    起初上主將生氣吹在亞當的鼻孔裏,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,而呼吸代表你有生命氣息,呼吸也像徵你與上主的聯繫…

    此刻,在每一下呼吸中,心裏輕輕地向上主說:我願意歸回…我願意歸回…

    就這樣簡單:安靜、歸回、享受主的臨在。不熬力、不費勁,讓自己開始成為生活、工作中的靜觀者。

  • 2. 歸心祈禱~同在的禮物

   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歸心祈禱?上次邀請你嘗試在每天日程表中騰出10-20分鐘的時間靜下來,單單渴慕上主的臨在,這就是歸心祈禱的基礎。

    我對歸心祈禱的認識始於被大偉˙邁思勤『歸心祈禱的操練』(J. David Muyskens, The Practice of Centering Prayer) 一書所吸引,因而引領我踏進個人靜修的操練。之所以被吸引,因為內心有種強烈的需要和渴求~在焦躁中停歇、在忙碌中安息、在迷惘中重整。

    歸心祈禱是來自曠野的禮物,是默觀古法重現的方式。它並不是一種特別靈異或難於學習,亦非取代其他祈禱的方法。乃是一種引領進深的靜默禱告,預備信徒領受默觀的恩賜,從而孕育個人與上主的關係,並經驗享受祂的同在。我們只需帶著單純的信心,在上主面前安靜停留,直觀上主的臨在。不需用任何力度索求甚麼,在靜候中慢慢進入與主共融的狀態。

    信徒慣常採取一種主動性祈求的方式,成就心中所想,但往往忽略祈禱是一種聆聽,一種關係。而歸心禱告就是告訴我們一切主權在於上主,禱告並非滿足一己慾求,正如區伯平牧師所說:『祈禱完全是出於三一上帝的自主和主動的慈愛。』 事實上,我們毋須否認任何祈禱方式,只是我們需留意是否將祈禱功利化而已。

    歸心禱告更加操練我們 “Being Present” 。不知你有沒有意識自己的屬靈生命常是「不在狀態」?靈修、讀經、崇拜、聽道在遊魂,腦海飄過幾十甚至幾百個雜念,祈禱可以是草草了事,因為要趕往下一場(筆者就經常出現這種狀態 )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層面亦有「人在心不在」的情況。縱使你面對著某人,未必等同你是全情投入,此時此刻享受與對方一起的時間。「不在」的狀態也可以發生在工作或其他生活的層面,做著一件事情,同時間想著下一件事,到做下一件事,又會想著另一件事,總不能好好專注。所謂食而不知其味,見而不懂其情。故此,我們不曉得真實地享受生活、關係和工作,在趕忙中更見錯亂。歸心禱告其一能幫助我們就是轉化「不在」的狀態,而「在」就能不計所求享受其中。能夠“Being Present”,就是一份呈獻給上主的禮物,而上主的同在也成為我們的禮物。 邀請你當下此刻安靜下來,閉起雙目,凝聚心神,深深的呼吸,心裏輕輕地向上主說:我願意常在你裡面,也邀請你常在我裡面……

  • 3. 我看著祂,祂看著我

    作為信徒,我們會尋問上主的心意,對於是否配合上主「行啱路」煞是緊張,擔心一旦「行錯路」會「遭天譴」,但上主的心比我們所想像的寬廣得多!歸心禱告正正幫助我們回歸與上主正確的關係中,邀請我們重拾最基本的身分~是上主所愛兒女的身分。在安靜中越發與己結連,就越發認識自己,與此同時在寧謐中拓闊我們對上主的認識,明白祂並不需要我們努力地「做」甚麼去取悅祂,祂所重視的乃是我們與祂的關係,甚至這關係超越了信徒能否確認自己獨特召命的本身。

    熙篤會會士潘寧頓神父(M. Basil Pennington)在其書《神妙的歸心祈禱~基督徒祈禱的古法更新》,引述俄國安東尼總主教一個故事:「一個老農夫常常花上好幾個小時,坐在小聖堂裏一動也不動,什麼也不做,一天神父走過來問他,『這些小時內,你在做什麼呢?』老農夫回答說:『我看著祂,祂看著我,我們很快樂!』」

    潘寧頓神父這樣闡釋:「要達到這種境界,除非我們學會某種程度的安靜,要從唇舌的安靜開始,然後感情安靜,心思安靜,身體安靜。但是如果我們想像自己可以從最高的終點開始,就是從心與心思的安靜開始,那就錯了。我們必須從唇舌的安靜開始,然後安靜身體,意思是學會入定,讓緊張消失……之後我們就得學習聆聽安靜,進入絕對的安靜中,這時我們就會發現啟示錄中的話成為事實:我站在門外敲門。」是的,那時我們才真正校正頻道,覺察主的同在並與祂相連。

    邀請從唇舌的安靜開始……然後安靜身體……讓緊張消失……讓心安靜……學習聆聽安靜,進入絕對的安靜中,心裏輕輕地向上主說:我願意注目於你……

  • 4. 聖言誦讀

    「聖言誦禱」是一門今日被重新發現的古老的靈修藝術。聖言誦讀有幾個進程:

    1. 誦讀(lectio),讀完整段的選定經文,之後靜默,讓自己再次思考主的話,祈求主的話進入你裡面,亦幫助你進入主的話裡面。
    2. 默想(meditatio),再次讀完整段經文,聆聽當中,若有任何一個句、或詞、或字特別吸引你時,就請停留在該句、或詞、或字上沉浸在其中。
    3. 祈禱(oratio):第三次讀完整段經文,聆聽當中,注意吸引你的句、或詞、或字所激發的聯想,例如,圖像、形像、人、事、或物…並注意聯想所包含的情感。轉向上主,將聯想及所包含的情感化成祈禱,對上主傾訴。
    4. 默觀:(contemplatio):第四次讀完整段經文,隨後進入靜默中,對主保持持續愛的專注,並讓整個生命融入與主的合一。

    依據中台神學院老師張琴惠老師對聖言誦讀的描述:先讓聖言念在口中,然後默念在意中,繼而回應在心中,最後是靜在神的愛中。

    譚沛泉博士:我們做靈修讀經,並不是要掌握多一點有關聖經的知識。靈修讀經的正確態度,是開放自我,讓上主透過「聖言」開啟我們的心。我們需要盡量開放心思、情感、想像,讓上主藉著「聖言」的門戶,進入我們的生命故事,與我們交談。換言之,靈修讀經時,是「聖言」「閱讀」我們,不是我們「閱讀」「聖言」。對!靈修讀經時,是讓「聖言」「閱讀」我們的生命、我們的內心。讓我們今次誦讀約翰福音15:5-7……請先安靜……慢慢誦讀幾次,讓心靈向上主的說話開放,然後停留於一些讓你有感觸的片語上,細意默想、回味……以禱告回應結束,最後安歇在上主裡面。

    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。常在我裡面的,我也常在他裡面,這人就多結果子;因為離了我,你們就不能做甚麼。人若不常在我裡面,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,人拾起來,扔在火裡燒了。你們若常在我裡面,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,凡你們所願意的,祈求,就給你們成就。

   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:必須甘心放棄這種「目標導向」的進路,因為聖言誦禱的唯一目的就是藉著聖言做為媒介,拿出時間和上主在一起。

    之後的幾節時間,我都會以『歸心祈禱的操練』這本書其中的內容作為基礎,加上聖言誦讀,導引大家認識及繼續嘗試這方面的學習和操練。

  • 5. 禱語

    在歸心祈禱中,除了可以運用呼吸使我們安靜外,也建議選用一個字或詞,這個字或詞,我們稱之為禱語/神聖禱語,以表達你對上主的渴慕。歸心祈禱一書作者這樣形容:這個字或詞代表你想進入內室與主相交的意願……這段時間不是為了進行思考或說話,而是為了與主在一起,當雜念把你從這個意願擄去,只管回到這個字/詞,藉此放下雜念歸回上帝那裏。

    你可以請求聖靈給你一個禱語,藉此表達你渴望以信心、愛心與上帝在一起,聖靈可能引領你選用你最慣常用以稱呼上帝的名字,例如神、耶穌、天父、阿爸父等等。聖靈也許引令你選用一個表達你渴望與主相交的名字,例如:愛、平安、信心、恩典、安寧等。

    在進行歸心祈禱時出現雜念是無可避免的,當你的心神想到雜念,只管輕輕地回到你的禱語,藉此再一次轉向上帝。

    歸心祈禱推廣中心的Thomas Keating 神父,這樣説:若你有一萬次轉離,就有一萬次轉回的機會。

    我曾經在一間教會教書,樓下是街邊檔,周不時會有叫賣聲,在我教書期間不斷傳來:好便呀,買啦!買啦!一下子我會被吸引去了,但我知道重點不在叫賣聲,而是授課,於是我再次回歸教書的內容。

    歸心祈禱亦是一樣在練習期間必然會出現雜念,只要讓雜念輕輕流走,回到上主的臨在就是了。

    作者提醒我們在歸心祈禱中,唯一由我們主動作出的活動,就是回到禱語當中,其餘一概都是上帝在我們裏面所做的工。但要切記我們並非把注意力轉到禱語上面,也不是以他為中心。我們只是運用這個字轉向上帝。與主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  邀請你現在安靜下來然後向神祈禱,讓他啟示你一個禱語。

   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集中誦讀主禱文,讓這段經文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,並行在上主的光中。讓我們再用聖言誦讀的方式誦讀、默想、祈禱及默觀,體會你在大愛的神之內,神亦在你之內的共融。

    「你們禱告,不可像外邦人,用許多重複話,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,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,你們所需用的,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」

    馬太福音6:7-8

  • 6. 默觀的恩賜

    在歸心祈禱一書第14天談到默觀的恩賜,作者提到默觀把我們帶到一個超越思想和語言的境界,進入三一上帝的奧秘當中。在默觀祈禱中,我們領受那位在耶穌基督裏顯然的獨一真神慈愛臨在的恩賜。在默觀生活中,我們一面過着平凡生活,一面意識到上帝臨在於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當中。

    作者繼續提到當我們敞開心扉,完全地投入當下,任何人都可以經歷到上帝所賜予的一些默觀經驗。而默觀者所尋求的,則是更持續地活在這種臨在當中。歸心祈禱是一種向著默觀恩賜敞開的方式。

    作者分享到他以前總覺得活動是服侍主的方法。在活動之上的心態中,他忽略了默觀的行動。重視做事勝於存在,服從勝於愛的關係。默觀不是由我們主動去做的,主動的一方永遠是上帝。我們只是在歸心祈禱中回應主,對他說我也愛你。

    邀請你再度靜下來,若有雜念,輕輕轉回你的禱語,每次的禱語可以是一樣,不必經常轉換……鼓勵你每次以大約20分鐘練習歸心祈禱,安坐在上主之內,然後開始聖言誦讀。初試歸心禱告,要靜定20分鐘並不容易,你可以嘗試以5-10分鐘開始,慢慢調節。要知道靜禱不是交功課,而是讓自己在劃出來特定的時間更專注於與主相繫。

    「所以,你們禱告要這樣說:

    『我們在天上的父,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。

    願你的國降臨,

   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 如同行在天上。⋯⋯』」

    馬太福音6:9-10

    請以主禱文結束。

  • 7. 發乎中心的生活

    歸心祈禱第三十天,主題是發乎中心的生活,作者提到歸心祈禱操練所產生的果效,是一種發乎中心的生活。這種被轉化的生命是來自基督臨在我們生命的核心之處。正如枝子從其根部吸取生命,這結果子的生命則是來自與基督的聯合。

    透過在獨處中的靜默祈禱,我們會漸漸在生活中有更敏銳的觸覺,更深意識到創造主和一切受造物。我們變得無時無刻都覺察到上帝。

    當我們對正了中心,生活便發乎內心。可是我們的生活恰恰相反。我們會受制於別人對我們的期望,被處境控制我們,以致沒有自由和能力作自己的抉擇。其他人、我們的工作、種種羈絆和沉溺聯成一個陣線,叫我們成為被克制的俘虜。可是,當我們找到自己的真我,便有自由過一種發自真正中心的生活。

    請安靜下來,無論你有否察覺上主的臨在,祂事實都在……祂的同在在你的每一下呼吸中……

    我們日用的飲食,今日賜給我們。

    馬太福音6: 11

    重複念誦、默想、禱告、靜默……最後以主禱文結束。

  • 8. 在

    歸心祈禱第三十三天 ~在,作者分享歸心祈禱幫助他在平凡事物中,也能夠漸漸覺察到上帝的臨在。但在苦難當中如何經歷上帝的臨在呢?作者分享在他生命其中一個最黑暗的時刻,上帝在那裏。當他和他的妻子知道患上卵巢癌的時候,他們心裏感到害怕,當他在凌晨醒來,跪在床前,他問上帝在哪裏?結果作者得到三個回覆。第一個回覆是:我在你對你妻子的愛中。第二個回覆是:上帝在那些前來安慰他們的人當中。第三個回覆是:上帝臨在於耶穌的受苦中,十字架的圖像浮現在作者腦海當中。他得着了確據,明白耶穌既為我死,他的受苦標誌着上帝在我們面對苦難時也與我們同在。他顧念我們的苦楚,他愛我們。

    之後他亦經歷女婿突然離世,在那段期間她發現自己失落了對上帝的專注,並嘗試倚靠自己的力量處理一切要辦的事。唯有歸心祈禱的操練使他脫離苦澀和憤怒,提醒他上帝在他和家人的痛苦和哀傷中與他們同在。

    作者的經歷也讓我想起自己的父親,2010年弟弟因突然離世,造成我們一家很大的打擊,但父親對神沒有發出一句怨言,他只順服地說:賞賜是耶和華,收取也是耶和華……期後他發現未期癌症,最後階段疼痛難耐,但仍沒怨言。他將自己所受的苦融入耶穌所受的苦,他的順服乃建基於他平日的禱告生活,就算患病期間,他仍跪在床前祈禱。 請安靜下來,無論你的境況如何,或是在人生的高潮或在低谷,健康或患病,富足或貧窮,但願你常常念記神在你每一個境遇中……

    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

    馬太福音6:12

    重複念誦、默想、禱告、靜默……最後以主禱文結束。

  • 9. 默觀與群體

    歸心祈禱第四十天默觀與群體。作者引述潘霍華這樣說:獨處和安靜不單是為了個人得到滋潤,也是為了建立群體。對一個以膚淺眼光看歸心祈禱的旁觀者來說這操練看似很私人,只以自己為中心。但情況卻恰恰相反。它其實把我們引領到群體,他永遠不會把我們帶到孤獨的靜止,然後把我們留在在哪裏。這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私的玩意,他是把我們帶到上帝,也是一切的創造主那裏,它把我們與萬物連結。

    三一上帝的愛不但不會把我們隔離,而且更引領我們進入慈悲憐憫當中。此外叫我們更覺察到上帝在別人身上的臨在。他把我們帶進一個開放性和歡迎人加入的群體裏,叫我們充滿着一種樂於款待的愛。

    正如盧雲神父在《靈心明辨》一書中提到:在禱告中獨自與上帝相交的結果,必然導向與上帝子民相交,然後是服侍世人

    是的,歸心祈禱不是叫我們獨善其身。透過歸心祈禱的日常修持,我們對環境、對人,甚至對自己相對地少了焦躁不安感(restlessness),繼而減少反應性行為(reactive behavior),這種狀態讓我們更清晰地看透世情,對人會多一份憐憫;對於在生活或工作所遭遇的事情,亦增添一份包容和胸襟。

    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越來越深,對上帝、別人和自己有著正確的態度,便會為各種人際關係的公義而努力。而公義帶來平安。shalom的意思是幸福安好,它具備了很多層面:與上帝和萬物的和諧關係;以感恩的心察覺我們身處的恩典以及上帝的眷顧和掌管;世界極需要的深層和平;由這種幸福安好流溢出來的仁愛而非敵意。一種對上帝的愛的深切體會,可以把我們轉化為充滿著愛的人。

    請安靜下來……主禱文說:我們在天上的父,這位天上的父,不只是我的或你的父,是我們的父,我們是一同藏在神裡面的……我們的靜禱讓我們的心澄明,看到天父、看到自己,看到他人……

   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,

    救我們脫離兇惡。

    因為國度、權柄、榮耀,

    全是你的,直到永遠。 阿們!

    馬太福音6:13

    重複念誦、默想、禱告、靜默……最後以主禱文結束。

結語

再思歸心祈禱

歸心祈禱是靜觀祈禱的新包裝,它並不只是一種祈禱的方式,如果它只是祈禱的方法,我們便會著重技巧。正如譚沛泉博士在其《從祈求到靜觀》一書所講:靜觀的另一層面是關於生活態度,具體稱為靜觀生活方式。

靜觀生活方式是靜觀祈禱的果子。其特點是除了喜愛獨處安靜之外,不再是追求擁有,而是甘願捨棄,捨棄那些阻礙我們與神心靈連繫的事物。

靜觀第三個意義,就是靜觀生命的呈現,這是靜觀生活方式的果子。當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靜觀祈禱,便會建立一種為了促進心靈與神連繫而甘願捨棄自我的生活方式。慢慢體現: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。

但願我們常常帶著信心與愛慕回歸神的懷抱,享受祂的臨在之餘,我們的「在」(Present)也成為禮物(Present)獻給神。也盼望藉聖言誦讀,讓神的聖言讀入我們的生命當中。

影片來源:HKPES

Stones

兼修生活

「兼修的生活」(Mixed Life)是「積極投入世界」與「退隱去認識上帝、認識自己」兩種生活的混合。

兼修文章選讀
準備及成為靈命導師2
Winnie 1214
Logo White 244
Counselor & Spiritual Director
與我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