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哥,
平安!上次你在回訊中也提到:我們現在更體會為甚麼猶太人見面要講shalom平安。你都知道希伯來語shalom表示和平,和諧,完整,安寧的意思。面對現在香港,以至整個世界的時勢和疫情,確實需要上主的平安成為我們每天過活的力量。
上次提到疫情在澳洲發展的初期,都引來一陣子的混亂,例如我以為恐慌性的搶購不會發生在遙遠的澳洲,我以為資源豐厚的地方不會淪為強奪的翻版!
但這陣失智的狂風竟直捲世界!文明像倒退,秩序像失落…….慌張、恐懼、虛怯比真正的病疫更具殺傷力!
又例如這邊的防疫思維與香港有點差異,他們的想法是有病應該留在家,而非帶著口罩週圍走,但沒有想到這個病毒是會有隱性情況,帶菌者可能沒有症狀底下已經傳染給其他人。帶或不帶曾經引起一些人與人之間的張力,尤其在學校的環境,例如,有帶mask 學生被揶揄、被拒載。其實,帶mask 是保護自己或他人的選擇,沒有理由受到歧視及取笑。其實,學校可以向同學傳遞一個更恰當的訊息:帶或不帶是個人對衞生防護的選擇,在多元下應學習彼此尊重。
話說回來,我們不應該擴散病菌之餘,又擴散自私行為。事實上,這邊的口罩一早比人搶購一空。有一天帶女兒去診所,有個本地少女同時看診,因為她沒有戴口罩,姑娘請她帶上,但她的回應是:根本買不到!當下那刻,心裏為此感到歉疚,就是因為我們強奪的行為,令一些更有需要的人失去合理的保護。我們該停止不必要的及恐慌性購買!
雖然在初期防疫措施上有點混亂,但澳洲政府很快地去修正。有幾點我覺得做得很不錯的。第一是那種關顧鄰舍的精神,這邊政府帶頭與超市服侍老人家、正進行隔離的人士及醫護前線,讓他們優先去購物,或直接送貨到他們家。作為普通居民的,也配合和忍耐。有人以不同形式送上祝福和鼓勵,為了響應這些行動,我也自製布口罩,將口罩和一些卷裝廁紙,送給有需要的人和老人家。有個老先生打趣跟我說,一卷廁紙值4000澳幣,我送他四卷,就等於送給它$16000,比鑽石還寶貴!我想贈送行動的意義遠超鑽石本身。
第二點是政府快速應變,最初期,政府已經果斷地要求在疫區的入境人士進行14天的隔離,到後來進行全國性一連串社交距離政策,鼓勵市民除了去日常的購物、運動、看醫生外,無必要需留在家中。我們也進行大量的免費病毒檢測,另外,在很短時間內政府已建立網上平台,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消息,讓市民掌握最新資訊。
第三點,確實執行政策。有些人以為澳洲作為一個自由經濟體,而人們亦崇尚自由,限聚令基本上是很難執行,事實上初期真的有人嘗試違反,但當罰款認真地執行時,加上無論政府或社區不停地宣傳,stay home and save life 大家學曉了怎樣配合。
而警察執行任務時,令人信服的是以堅決的態度勸喻,而不會讓你感到受羞辱。我們體會到自由背後一種文明的氣質。
第四是人性化,例如雖然學校容讓學生留在家中Online上課,但學校仍然開放,基本意念是,提供在前線工作醫護的家長或有需要的家庭,無法照顧子女下,可以讓他們有渠道得到適當的照料。
另外,因為口罩短缺的緣故,政府曾派軍人在口罩廠中製造口罩,這個讓我十分驚訝,軍人為人民服務是可以這樣做的!
因為考慮到停市停業帶來中小企,以及工作者經濟上的衝擊,政府決定以資助補貼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過度最艱難的時刻。
在防疫措施上,可能有一些地區或國家會利用疫情成為選票的籌碼,但這邊卻是真心為人民設想,基本上沒有政治的謀算。
除了這些觀察,另外,還有一點體會。因為疫情關係,很多人work from home,一方面導致家人相聚時刻多了,但變相也製造了不少家人之間的張力。對於一個實踐work from home已經超過10年時間的人,我已經很習慣這種模式,懂得怎樣走位,但對於剛開始這種工作方式的人而言,discipline和如何適應physical space確實是一種挑戰。但在強調physical space之餘,其實我們也需要為自己建立 spiritual space (靈性空間),這個spiritual space不需要有美麗的花園,不需要寬敞的房間。而我只選擇了一個小角落,每天我在哪裏安靜、默想、調整自己。相信香港的情況比澳洲複雜得多,要應付疫情或未來的逆境,確實需要一種內在盛載的空間和力量去應對。盼望你在繁忙的工作和面對不同的挑戰中也能夠尋找到安歇的時刻,從中得息得力。
也求上主憐憫香港和我們每一個在地上的生靈!
Winnie寫於4月26日